在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不足百天之际,中国花样游泳队近日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举行了一场内部测试赛,全新编排的集体和双人项目动作首次公开亮相,这场测试不仅检验了队伍近期的训练成果,也为接下来的国际大赛奠定了技术基础。
国际泳联(FINA)于2023年对花样游泳竞赛规则进行了大幅调整,取消了原有的“技术自选”环节,改为“技巧”与“艺术表现”双轮评分制,并增加了动作难度系数的权重,这一变革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艺术表现力和团队默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花样游泳队总教练张晓欢表示:“新规则下,我们必须在保持艺术感染力的同时,提升动作的爆发力和精准度,这次测试赛的重点就是检验新编排是否符合裁判的评分趋势。”
据悉,中国队在集体项目中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敦煌飞天舞姿与水袖动作的结合,同时加入了高难度的托举和同步旋转,双人项目则由世锦赛冠军组合王柳懿/王芊懿领衔,新编排突出了水下动作的连贯性与空中姿态的稳定性。
尽管中国花样游泳队在东京奥运会上斩获集体项目银牌,但巴黎奥运周期的竞争格局更为激烈,俄罗斯队因禁赛缺席后,美国、西班牙、日本等队伍迅速崛起,尤其在技巧难度上进步显著。
在2024年多哈世锦赛上,美国队凭借高难度的腿部组合动作夺得集体项目金牌,西班牙队则在双人项目中展现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对此,中国花样游泳队教练组认为:“我们必须在新规则下找到自己的优势,既要保证动作稳定性,又要在艺术创新上脱颖而出。”
为适应新规则对体能的高要求,中国花样游泳队引入了先进的运动科学监测系统,通过水下摄像、心率监测和肌肉发力分析,教练组能精准调整每位运动员的技术细节。
队内体能教练李明透露:“花样游泳运动员需要兼具爆发力和耐力,我们加强了核心力量训练,并针对托举动作设计了专项抗阻力练习。2025世界俱乐部杯”队伍还聘请了芭蕾舞导师提升队员的肢体表现力,确保动作兼具力量与美感。
本次备战周期中,中国花样游泳队呈现出“以老带新”的阵容特点,东京奥运会主力孙文雁、黄雪辰虽已退役,但王柳懿、王芊懿等中生代选手逐渐挑起大梁,而16岁的小将李梦琪也在测试赛中表现亮眼,有望成为巴黎奥运的黑马。
队长王柳懿表示:“年轻队员的加入让团队更有活力,我们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磨合,新编排的托举动作已经能做到零误差同步。”
业内专家分析,中国队在巴黎奥运会上的主要对手仍是美国足球、西班牙和日本队,美国队以高难度动作见长,西班牙队擅长戏剧化表演,而日本队则在细节衔接上独具匠心,中国队的优势在于将东方美学与现代花样游泳技术相结合,但能否在裁判打分中占据优势足球,仍需实战检验。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继红强调:“我们的目标是站上领奖台,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中国花样游泳的独特风格。”
按照计划,中国花样游泳队将于5月参加在法国蒙彼利埃举行的世界杯分站赛,这将是奥运会前最后一次国际亮相,队伍将根据对手表现进一步调整动作编排,确保以最佳状态征战巴黎。
随着奥运临近,中国花样游泳队的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测试都牵动着体育迷的心,这支兼具优雅与力量的队伍,正以创新的姿态,向世界顶尖水平发起冲击。